如何給中產階級定義對于專家來說一直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傳統意義上的年薪XX萬以上的方法根本不管用,因為北上廣深畸形的房價,導致很多家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在北上廣工作生活的白領,哪怕月薪萬,依然面臨被車貸房貸奶粉掏空的地步。
《月入五萬的西二旗人教你如何活得像月薪五千》這篇文章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在這個IBM、Oracle、百度、滴滴聚集地的地方,同樣是月入五萬,但給人的感覺卻是來到了人頭攢動的城中村。
擁擠的地鐵、大褲衩加拖鞋,以及混合廉價香水的腳臭味,即便是名片上燙著金光閃閃的總監title,但給人的感覺卻是一副鄉鎮企業家正在出差的模樣你告訴我,這和中產階級有半毛錢關系?
所以,當收入已經無法成為辨別階級的有力武器時,我們只能從品味、興趣以及愛好上來辨別中產階級們和普通大眾之間區別。
正如有錢人都愛去觀瀾湖打高爾夫一樣,中產階級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個愛好不一定很貴,但一定能體現出你的審美,品位,甚至是教育背景,同時又不能太小眾,避免和那些窮困潦倒的民謠粉和搖滾粉產生交集,把自己的檔次一下子拉到滿地煙頭的live house水準。
我們總結了中產階級的幾個特征,試圖利用數據去還原中產階級的一些特征,當然不能概括完全,但是很具有代表性。
朋友圈的中產階級平均每個月焦慮一次,每次焦慮成就一篇自媒體的W+。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句話,從《北京,有萬人假裝在生活》到《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似乎每一位中產階級都焦慮過。
最近一次焦慮刷屏應該是kr那篇《人到中年,職場半坡》,這篇深度特稿扛起了月份深夜刷屏的大旗,不少人都轉發了這篇文章并表達對于自己即將步入中年以及即將成為職場淘汰者的憂慮。
事后,我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點評:里面說三個人投了兩千萬當學費,七萬的學區房說買就買,已經是順風中的順風了,然而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年薪不會超過萬,甚至萬就是頂點了。
焦慮,是中產階級的通病,倒不是因為步入中年的緣故,而是當你的消費開始升級后,你對物質生活已經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但未來卻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就是焦慮。
比如,以前是雞腿蓋澆飯加兩個蛋,現在天天沉浸在各種輕食里不能自拔,吃著微苦的紫甘藍和豆苗覺得是人間美味,喝水要喝巴黎水,吃米要吃石板大米,等你習慣了這一切后,如果有一天上帝告訴你,對不起,請你回到當初剛來北京時一窮二白的狀態,你會答應嗎?
即便是一路順風,依然會焦慮,當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已經可以流利的說英語,當你看到比你晚入職的小張已經當上了副總,當你的薪水全部上繳給了房貸,你,不會焦慮嗎?
所以焦慮是常態,一名合格的中產,至少應該一個月轉發一次感情事業生活的焦慮文,證明自己對于目前衣食無憂的生活和工作依然不滿,向往田園,一邊轉發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一邊深夜曬加班滿足圖,很好,這很中產。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到國慶節這種長假,你的朋友圈就變成了全球攝影展,從美國一號公路到歐洲森林,甚至是南美的熱帶雨林和非洲的大草原,應有盡有,無所不包,相比而言,去泰國和濟州島旅游,成了中產階級減壓的好辦法,事實上旅游行業也在經歷一波新的消費升級。
根據百度商業研究旅游行業的大數據研究顯示,現在北京旅游景區的排名已經變成這樣了:除了故宮頤和園之外,奧林匹克公園的檢索量已經位居北京旅游景點檢索排行的第四位。
至于為什么不是傳統的故宮長城天安門,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比起圓明園、天壇這些地方,奧體公園是一個運動屬性更強的景點,對于中產來說,這是一個可以通過運動減壓的地方。
不管你是否真的熱愛跑步,作為一名合格的中產,你至少應該參加一次馬拉松,而且要發朋友圈,背景最好是比賽現場,如果沒有肚腩,可以考慮放一張你和朋友的合影。
籃球,足球太大眾,皮劃艇,翼裝飛行又過于危險,滑雪是個好項目,可惜難度較大,對于南方的朋友來說更是不便,因此,一個健康,簡單,又有一定門檻的運動,成了中產階級追捧的運動方式,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年馬拉松賽事在國內保持井噴態勢,數量上較去年的場增加了近.倍,參賽人次近萬,較上一年增加萬。
以北京馬拉松為例,根據百度商業研究此前發布的《全民健身運動意圖大數據報告》的數據顯示,年,檢索北京馬拉松賽事相關信息的網民中,有%的需求需求來自北京本地網民,其余%的檢索需求來自北京以外地區的網民。
然而你以為馬拉松是你想報就能跑的嗎?錯了,我們以歷史最為悠久的北京馬拉松為例(截止到目前已經舉辦了屆),中簽率低的可怕,A類選手中簽率約%、B類選手中簽率約%。
換句話說,如果你之前沒有跑過馬拉松也沒拿過獎,那么你能跑上馬拉松的記錄,大概只有%。
所以,當你看到朋友圈里那些曬馬拉松的好友時,請不要流露出你怎么現在才開始跑的表情,也許他們已經抽簽抽了很久了。
酒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了博大精深的一門文化,喝酒當然也要有講究,茅臺是土豪暴發戶的最愛,黃酒是南方遺老遺少喝的,紅酒普及了很多年,而啤酒又過于泛濫對于精致的中產階級來說,怎么才能體現出自己的獨特品味和審美呢?
精釀誕生了,而且是最近幾年才火的,各種精釀店遍布,變成了中產階級熱衷消費的場所,有一些互聯網品牌也加入了,比如熊貓精釀,給這個來自國外的品類帶來了一股互聯網思維。
什么是精釀啤酒?現在也沒有一個完整準確的定義,比如比工業啤酒好喝,但什么是好喝呢?又或者是年產量最多不多于萬桶。(給大家個直觀感受,燕京的產量是這個是十幾倍)。但是不是產量低的啤酒都叫精釀?
但有些習慣是可以捕捉到的,比如精釀講究慢,不能灌,要一杯杯品,最好能說出他和其他酒用料的區別,比如玉米大米等各種輔料。
每到周五,約上幾個好友,去一家精釀酒吧喝上幾杯,成為中場階級的新時尚,你即可以遠離人頭攢動的三里屯酒吧一條街,又能避開后海酒吧街的喧鬧,更不用擔心有酒托和酒保在路邊拉扯推銷,面斥不雅,完美符合了中產階級對于喝酒這件事的預期。
如果你還嫌不夠的話,我們還可以一直列舉下去,但是,如果你已經具備了上述幾個特征的話,我覺得已經沒有人可以質疑你中產的身份了。畢竟,月入五萬的程序員,也是在早上點踏入人潮擁擠號線,心甘情愿的被擠成沙丁魚罐頭,在從西二旗到上地的悶熱擁擠的分鐘路程里,月入萬還是月入千,又有什么區別呢?